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 +86 025 85783777

行业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查看详情
六大国有车企观点碰撞:要开放合作还是自力更生?
发布时间:2019-09-03 16:56:25    点击数:

六大国有车企观点碰撞:要开放合作还是自力更生?
 
来源:车云网
                        
       面对新的形势,是深度的开放合作报团取暖?还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8月31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结束一天的会议。来自国家各部委、汽车产业专家、汽车企业代表人都阐释了各自在当前形势下关于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观点。
        车云认为,在所有与会专家中,有两类专家离汽车市场最近。
        一类是来自国家各部委的政府部门专家,他们把持着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直接决定着未来市场走向。
        另一类,则是来自各整车企业的代表们,无论汽车产业在此前的28年狂飙之路,还是如今市场的一蹶不振,整车企业都是其中的亲历者,在如何应对汽车产业下滑的问题上,更有发言权。
        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依旧呈现负增长的态势,自主品牌价格不断被压低,品牌溢价能力较差,导致多数企业收入大幅增长,利润反而下滑。
        面对自主品牌的困境,8月31日上午,来自北汽、一汽、广汽等多家自主品牌车企代表发表了关于目前市场状况的看法及应对办法。
        其中,合作是车企达成的基本共识。例如,华晨汽车、江淮汽车、北汽集团都认为当前车企更应该达成合作,抱团取暖。
        同时有车企间的思想观点碰撞,例如,华晨汽车认为在当前的时间节点最需要做的是开放对外合作,并深化对外合作关系。而在长安汽车刘波看来,无论合资还是新造车势力,只要未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都会被淘汰。自主品牌要走出泥潭,还是要加强自身品牌的打造,由产品力向品牌力转变。
碰撞
        2018年以来,汽车产业的疲软已经波及到整个世界。甚至德国汽车的三家老对头奔驰、宝马、奥迪也迎来了共同合作,抱团取暖。合作几乎已经成为汽车企业走过“寒冬”的共识。
        在8月31日泰达论坛的演讲中,华晨汽车集团认为应当开放合作、深化合作。
        华晨汽车集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阎秉哲表示,汽车产业既是资金密集型也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既连接着生产端,同时连接着消费端,拉动作用之大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企业从研发、应用到服务的完整链条。在共享化、个性化的市场消费新理念的驱动下,产品竞争已经从单体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升级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这种技术环境和消费环境下,任何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如果离开了开放合作,必将是寸步难行。
001.jpg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阎秉哲

        2003年,华晨汽车与宝马签约合作,共同在华生产宝马汽车。去年10月,宝马再次与华晨签约,将合作期限由原来的2018年延续至2041年,并将其股比从50%提升至75%。
        此外,华晨与雷诺在高端电动车上的合作也将填补中国市场的缺口。
        结合过往与国外车企合作的经验,阎秉哲认为,当前的局势下,开放合作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深度开放合作,构建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度开放合作,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企业只有适应市场、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才能够得到生存和发展,从产品研发、采购、制造到销售合售后服务,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这样才能够充分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
        华晨汽车将加强与外资的深度开放合作作为解决当前局势下的重点途径,这的确是行业内面对当前局势的共同办法。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刘波则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破局的中心应当在提升自主品牌的品牌价值与核心竞争力上。
        长安汽车认为,无论是合资还是自主,或者是新造车势力,如果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都将被淘汰。
001.jpg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  刘波
        刘波表示,中国品牌单一车型销量与合资品牌相差较大。2019年1-7月,国内前十自主品牌平均销量为2.6万台,而合资品牌是5万台,相差两倍之多。
        刘波认为,产业寒冬加剧,中国品牌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变化:
        第一,由过去自主品牌的产品力向当下的品牌力转变。而品牌力不足是中国品牌面临的最大痛点。
        第二,自主品牌由过去的销量定乾坤,转变为盈利性定存亡。过去一切向规模看齐,规模大企业一定发展好,但是在市场化的当下,仅仅有规模肯定是不够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有盈利。
        第三,市场正由过去的数量向质量转变。因此如何构建平台化,打造经典或者是爆款的产品,提升单一产品的盈利效益,这将是中国品牌未来面临的新挑战。
        第四,由过去小投入高回报向现在的大投资慢产出转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品牌享受着产业高速发展增长带来的红利,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的发展经验,以很小的投入快速成长起来,但是在技术、模式、体系等领域,我们的积累是严重不够的。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最新排放标准的切换,新能源汽车的激流勇进,“新四化”助推下生产理念与方式的革新,都在考验着每一个自主品牌。退潮之后,方知谁在裸泳。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必将消亡。长安汽车认为,只有聚焦四新,加速转型,开放合作,提升品牌能力,才能突破困局。
        刘波表示,我们认为第一重要的要树立品牌形象。我们要不断地提升品牌形象,进行品牌的创新,努力开拓更加广阔的用户市场,这是中国品牌当前创新发展最重要的课题。目前,中国品牌用户的购买、换购比例仅有37.2%,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达59.3%和78.1%,因此要精准定位,服务好用户、提升品牌力,才能改变中国品牌忠诚度的危机。
        第二是打造新能力,作为汽车企业,核心焦点应该是产品本身,必须要充分迎合用户当前日精日新的诉求,用新时代赋予的新能力打造这个基础,助力增长。
        第三是聚焦新产品,产品不光是要充分服务于现在,更要永远比时代更近一步,中国市场云集了前瞻技术,都是可以作为中国品牌赢得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砝码。
        第四是提升新格局,多元是时代的主题,跨界是当今的常态,面对越加开放创新的市场环境,产业融合性越来越强,业界边界越来越模糊,我们认为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跨界联盟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当然,也有第三种看法。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历李少认为,最初的中国市场实施合资合作,为我国汽车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价廉的汽车产品,代替了进口车,催生了大批汽车品牌。
001.jpg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少迄
        今为止,我国的中外合资企业及技术、产品主要依靠外方外方伙伴,中方合作伙伴在合资公司中的和话语权有限,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方展,最高效的发展方式是要合资合作和自主创新、齐头并进,两条腿同时走路。既不能完全依赖引进来,也不能够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创新。应该坚持以开放、创新的思维优势互补、加速进步、谋求合作共赢。
观点
        上半年,全球主要的汽车市场,特别是亚洲、印度、中国都面临着下降的趋势。严冬、寒流、下降、挑战、危险是当前环境的关键词。
        作为市场最亲身的经历者,车企需过五关斩六将般的走过这一关口。泰达论坛上,除了观点的碰撞,还呈现出许多新的看法与应对之道。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徐留平:坚守、专注、创变
001.jpg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徐留平

        在徐留平看来,汽车产业下降的势头还没有看到底,汽车的利润在下降,库存在增加。企业行业当中的经济实体面临的挑战比一般统计意义上的还要大。在整个汽车产业链来看,有的经销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问题,供应商也经受着艰难的挑战。汽车产业链当中不仅是中间段受到了影响,头和尾受到的影响也非常大。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也面临着加大的挑战,更加剧了当前的困境。
        以上种种挑战甚至让不少车企陷入恐慌当中,徐留平认为,应对当前的挑战首先要争取认识中国汽车产业当下的形势。
        第一,汽车是强增长周期的行业,中国已经经历了28年的增长,但是对于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来看,从来都没有如此长周期、一成不变的增长。因此,面临经济调整过程当中中国汽车产业的这种回调,是汽车产业本身规律始然。
        第二,中国汽车产业还面临着技术,特别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两大关键技术所驱动的汽车行业变化。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讲是一个新的起点。
        第三,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消费的升级。不仅是出行方式的多种变化,也是汽车消费者对汽车这个产品本身的需求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徐留平认为,这是影响中国市场的三个本质因素,行业不应该为中国汽车28年的增长遇到的调整而感到惊慌失措。”
        特别是从企业层面来讲,如果说一个企业只经历过成长,没有经历过挫折,我认为一个企业不可能走得长、走得远、走得好。”
        徐留平还为当前形势下的车企留下六字箴言“坚守、专注、创变”
        坚守:中国汽车产业作为整车厂来说必须面对产业的变化,坚守初心。
        专注:在产品、技术创新、核心领域当中去专注,把原来可能异想天开的东西砍一砍,聚焦在核心业务,把核心业务做强。
        创变:新时期的汽车产业,无论是消费层面还是生产层面,以及技术层面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个时候的变化要用产品、技术领域的创新的变化来适应生产方式的变革,适应消费方式的变化,因此我的体会就是在坚守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迎接这种挑战。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夕勇:破局与调整
001.jpg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张夕勇
        张夕勇认为,快速发展的增长时期已经结束,汽车产业正进入全面调整发展的新阶段。
        一是供需两端出现了转折的态势,汽车产业走向竞争白热化的成熟阶段。
        二是中国汽车进入全面开放期,价格下压仍将继续。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放全球化竞争加大。从目前来看,合资品牌在中国工厂的投入回报率整体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合资产品在国内仍然有较大的空间,并将进一步传导到中国品牌,国内汽车竞争压力将长期存在。
        三是中国汽车企业进入增长的波动期,调整之下风险加大。中国汽车也将经历一个四到五年的平台期,调整之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机会和风险都会明显的增大。
        四是中国汽车进入技术的突破期。新技术整装待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是中国汽车发展的共识,到2024年之后纯电动的成本将和燃油车平价,同时十四五期间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无人驾驶汽车随着5G应用的开发迎来实质性突破。
        当前汽车领域最大的变革将在不久的将来展现,行业调整加速,技术不断突破,身处这个黎明前的转折点,张夕勇提出了北汽集团的看法:
        一是要用新技术,打造产品新动能,关键还是技术提升,品质性能、驾驶操控、设计美学等等,每一个打动消费者眼球的都需要回归技术本身,
        二是要兴体系。以精准运用打造发展新动能,产业调整管理和运营至关重要,中国汽车30年的高速发展,而且又多年出现供不应求,新的阶段供给大于需求,运营必须把握好方位,加快落地才能引领进步。
        三是兴主业,打造新的生态圈。协作方能致远,尤其是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双层调整期,合作发展不仅能充分技术新技术,也能有效整合资源,这是突破产业瓶颈,开拓产业前景的关键武器。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项兴初:谋新求变
        中国汽车品牌不但要面临传统燃油汽车升级、追赶的压力,还要面临长期挑战。产品、技术、品牌升级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巨大资源投入矛盾凸显。江淮汽车认为谋新求变是当务之急。
001.jpg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项兴初

        项兴初认为,谋新求变在于加速业务的调整和管理思路的创新,当前汽车行业由注重销量规模增长的外延式扩张转向注重内涵式改造。已经成为政府行业企业的普遍共识。
        这对江淮汽车来说也是当下的重大战略任务,2017年以来,在乘用车业务销量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江淮汽车从组织专业化、产品平台华、营销数字化、渠道便利化等方面大力调整,到目前为止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的调整已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谋新求变在开放合作,在汽车新四化的趋势下,全球汽车产业合作常态化,合作内容不限于技术的共享,平台的共用共造,渠道的共建共研,江淮大众开创的全新合资合作模式,紧扣中国汽车强国战略和新能源汽车路线图,整合优势资源,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有效形成核心技术的持续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车云小结:
产业变革带动企业变革,无论是加快对外开放合作还是打造自身品牌建设,现在已经到了车企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刻。但车企变革是一场持久战,无论采用什么办法,坚持方能有结果,就如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所说,车企要“坚守、专注、创变”。
微信号01.jpg